谁是“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

浏览次数: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3-02-22

  2022年9月26日,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发生爆炸。2022年10月3日,瑞典检察院宣布封锁“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点附近海域,并展开刑事调查。2022年10月16日,瑞典宣布调查结束,但由于调查结果非常敏感,无法对外公布。

  在“北溪”管道被炸近半年后,本月初,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在其个人网站发文称,“北溪”管道的爆炸是一起由美国白宫下令、中央情报局实施的秘密行动。本周,赫什再次发声,披露出更多细节,“北溪管道到底是被谁炸的”也再一次成为国际热点线日,欧洲议会上,一位议员发言时难掩愤怒。

  在美国新闻界,赫什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上世纪70年代,他因揭露美军在越战中制造的美莱村屠杀一举成名,赢得普利策奖。他还揭露过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丑闻,掀起轩然。

  美国《沙龙》杂志曾这样评价赫什:“他常常像狼一样嚎叫着,深入到世界的最黑暗处,尽可能地睁大眼睛,看到人性的污秽。”

  这篇文章详尽还原了美国国安部门策划、美国总统拜登亲自下令、美国海军实施、挪威军方配合,最终秘密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全过程,细节丰富。

  他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话称:“如果追溯这次袭击的源头,那就是美国。这是一场战争行为。”

  2022年9月26日,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几乎同时发生爆炸,震惊世界。

  去年10月16日,瑞典宣布“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已经调查完毕,但由于调查结果内容非常敏感,不宜对外公布。

  但赫什没有就此罢休。据他观察,“北溪事件”前后,早已有各种疑点强烈暗示出,美国在该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 西摩·赫什:在“北溪-1”管道2011年上线以来,甚至早在管道建成之前,美国就一直在谈论它。可以追溯到布什-切尼政府时期,那时美国政府就开始讨论俄罗斯天然气的威胁、欧洲获得廉价能源带来的威胁。他们认为,这些廉价能源让欧洲更愿意与俄罗斯进行贸易,但是我们想孤立俄罗斯,几十年来都是如此。

  赫什认为,美国并不希望看到德国和西欧与俄罗斯通过能源贸易建立紧密联系,进而成为阻碍俄乌冲突战事推进的“绊脚石”。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 西摩·赫什:拜登是这么说的,“我们和乌克兰都面临一场大战,这看起来会很糟,我想确保能得到德国和西欧的支持。我知道,冬天要来了,如果(战事)进展不顺,我不希望德国说他们要退出,因为没有廉价燃料会深受重创,经济将陷入困境”。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 西摩·赫什:我认为这给欧洲人带来的后果很可怕,这会导致即使他们身处危机之中,也只能完全依赖美国。

  据赫什报道,2022年初,美国中情局工作组向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领导的跨部门小组报告称,他们有办法炸毁“北溪”管道。

  2月15日,赫什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进一步透露称,对于美国秘密策划实施“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德国政府提前知情。但朔尔茨并没有出手阻止,而是采取了一种“极为模糊的立场”。

  当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北溪-2”管道是拜登和德国新总理展现团结的困难所在。

  而就在拜登会见朔尔茨的20天前,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在国务院的一次简报会上也就“北溪”管道作过和拜登相似的表态。

  赫什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由于拜登和纽兰的公开表态,炸毁“北溪-1”和“北溪-2”的计划突然从必须通知国会的秘密行动降级为由美军支持的高机密情报行动。

  据俄卫星通讯社报道,Flightradar24档案航迹分析显示,2022年6月8日至16日,在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2”演习期间,德美两国的P-3“猎户座”飞机和P-8反潜巡逻机曾定期飞至后来的爆炸地点上空盘旋,军机还曾下降到低空。而且几乎每次飞行都关闭应答器,因此部分轨迹没有记录在门户网站航迹中。

  几天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公开表示,“北溪”管道被炸毁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机遇”。

  今年1月底,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时,美国副国务卿纽兰说了这样一番话,似乎在炫耀“战果”。

  赫什的这篇报道发布后,引发全球关注。俄方呼吁国际社会就此事展开国际调查。

  然而,涉事的西方国家却仿佛统一了口径,称报道内容“完全是虚假和虚构的”。

  记者:就最新的指控(赫什的文章),虽然只有一个匿名消息源,但内容却相当详细。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 普赖斯:我们通常不会让盟友和伙伴参与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任何通过客观视角看待它的人都应该立即拒绝这样的事情。

  去年9月,在“北溪”管道被炸后,美国前国防部长高级顾问麦格雷戈也曾做出类似表态。

  联合国秘书长前特别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也曾直言,种种迹象表明“最有可能的肇事者是美国”。

  而从结果来看,“北溪”管道被毁,导致欧洲不得不以高出俄气10倍的价格从美国进口天然气,也给美国能源巨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厚利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杰弗里·萨克斯:整件事都很疯狂,整件事都透着自大,他们认为可以逃脱惩罚。

  值得关注的是,在赫什发表关于“北溪”管道爆炸的调查报道后,西方媒体竟和西方政府一样,反应冷淡。

  前英国《卫报》资深记者 斯蒂尔:这个问题非常好,这起事件事实上是被英国媒体压下去了。路透社确实报道了,但没有什么日报对事件进行报道,也许他们认为赫什在玩火。

  他在文中写道:“在我1972年至1979年期间担任《》的调查记者时,《》刊登了我所写的一切,即便不是全部,大部分也都刊发在了头版。《》作为我职业生涯里忠实的反对者,也在20多年前长篇刊文描述了我。现在他们中没有一家写过一句关于‘北溪’管道事件的话,甚至都没有引用白宫对我报道的事件的否认。”

  对此,赫什回应称自己报道的内容“并不难查”,而且引用匿名消息源,是他一贯的做法。

  赫什称,令他感到震惊的是,如今《》《》和CNN等媒体都在为拜登政府打“掩护”。

  2月17日,又有一位美国记者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爆料称,美国深海潜水员参加了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旁举行的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2”军事演习,在带着不大的箱子进行6小时的潜水前,他们接受了美国第6舰队中将的指导。该记者还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提供了参加军演的一名高层人士提供的信件文本。

  鉴于“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事件出现新的细节,俄罗斯已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请,要求召开会议,讨论“北溪”被炸事件。

  20年前,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在联合国大会上拿出一管白色粉末,声称那是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搞大规模杀伤性化学武器的证据,美国也以此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但事后证实,美国的指控毫无根据,鲍威尔手中的粉末也被嘲笑为疑似“洗衣粉”。

  20年后,“北溪事件”会不会又是美国自导自演的一出栽赃嫁祸、贼喊捉贼的闹剧?

  本周,俄方已将“北溪事件”评估为“国际行为”。的确,破坏和攻击重大民用基础设施,本就是具有性质的危险行为。国际社会应重启联合国主导的调查机制,对此彻查到底。

 

Copyright 2017 亚游集团官网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